logo
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应知应会手册
超过PV浏览   发表日期:2023-06-21

 

      leyu乐鱼质量诊改

      20233


一、什么是“诊改”工作?

“诊改”工作特指“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简称“诊改”。“诊改”工作是建立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引导和促进职业院校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提升内部质量保证工作成效的过程。“诊改”工作的重点是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与运行。

二、“诊改”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诊改”工作坚持 16 字方针,即:需求导向、自我保证, 多元诊断、重在改进。

三、“诊改”工作的目标是什么?

“诊改”工作的目标是:通过持续规范的自我约束、自 我评价、自我改进、自我发展,建立并运行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不断提升办学活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自我诊改是关键。

四、“诊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诊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构建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 证体系,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树立现代质量文化理念。

五、“诊改”工作周期是多长?

根据国家教育部文件,职业院校“诊改”工作自 2016

年启动,每 3 年至少完成一次“诊改”工作。在学校自主“诊改”基础上,每 3 年抽样复核的学校数不应少于总数的 1/4

六、“诊改”的主体责任是谁?

“诊改”工作是学校为提升本校的教学质量而进行的一项常态化、实时性、动态性工作,“诊改”的主体责任是学校本身上级各有关部门在其中只起督导作用,行使政府职能。

七、“诊改 55821”的含义是什么?

5--五纵系统

5--五横层面

8--“8 字型质量螺旋”

2--双引擎

1--数据平台

 

八、“三全”“三共”“三部曲”含义是什么?

“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

“三共”:共创、共治、共享;

“三部曲”:事前(目标、标准)、事中(监测、预警)、事后(诊断、改进)。

九、“诊改”与“评估”一样吗?

诊改与评估有本质的不同,最关键的不同是评估是通过外部评估促进学校发展,而诊改是要求通过自我诊断与改进建立质量主体意识、实现常态“诊改”和质量螺旋提升。

十、什么是“五纵五横一平台”?

按照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五纵),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个层面(五横),以校本数据平台为依托(一平台),建设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逐步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十一、“8 字型质量改进螺旋”

是指全面提升质量的工作过程,由两个循环构成一个“8”字型。依据目标和标准,组织实施,在工作过程中分析数据、诊断问题、及时改进,促进向更高的目标发展,形成不断提高的质量改进螺旋(循环提升)。

 

 

 

 

十二、“8 字型质量改进螺旋”工作过程

  【大环】

目标:螺旋中的目标的确定

标准:针对目标确定衡量尺度(国家、自治区已有的、学校制度、自定)

设计:实现目标的路径及关键节点的质量控制点

组织:资源如何整合,已完成目标任务(人、财、物)

实施:怎么做的(具体措施)

诊断:对照标准,检查质控点,确定目标达成度,发现问题(多元诊断)

激励:学校、科室出台激励制度

学习:提升理论和管理水平

创新: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改进:解决问题,确定新的目标,进入下一轮

【小环】

监测:通过数据的实时采集,跟踪实施环节相关的影响因素

预警:对不满足预设条件的监测结果实时反馈

改进:对预警的相关内容进行完善后,返回至设计环节。

十三、不同层面如何实现“8”字型质量改进螺旋”?

从相应的目标开始,制定标准,进行实施,通过自我诊 断和外部监测,进行数据分析,随时发现预警、及时调整改进,向更高的目标发展,促进工作质量的循环提升。

十四、什么是目标链、标准链?

【目标链】

依据学校发展规划(五年规划)学校总体发展目标,明确各层面子规划(专业发展规划、课程建设规划、教师发展规划、学生发展规划、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质量管理规划等)的专业发展目标、课程建设目标、教师发展目标、学生发展目标,各部门工作目标、各专业发展目标、各课程建设目标、教师个人发展目标和学生个人发展目标。形成自上而下、层级分明、内容关联的目标体系。

标准链

依据目标链,明确学校管理服务标准(如岗位工作标准)、专业建设标准、课程建设标准、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学生全面发展标准等,形成内容关联、相对独立的标准体系。

十五、如何判断学校层面诊断工作有效?

1.学校发展规划是否成体系。

2.学校发展规划目标是否传递至专业、课程、教师等层面,目标是否上下衔接成链。

3.学校机构职责是否明确,是否建立岗位工作标准,标准和制度执行是否有有效机制。

4.是否建立规划和年度目标任务分解、实施、诊断、改进的运行机制。实施过程是否有监测预警和改进机制,方法与手段是否便捷可操作。

5.是否建立学校各组织机构履行职责的诊改制度,方法与手段是否可操作,是否有效运行。

6.自我诊断报告的陈述是否明确具体,诊断结论是否依据数据和事实获得,改进的机制和措施是否有效。

十六、如何判断专业层面诊断工作有效?

1.专业建设规划目标、标准是否与学校发展规划契合,是否与自身基础适切。

2.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标准和课程教学目标与标准是否衔接贯通。

3.课程体系是否能支持人才培养目标与标准的达成;目标与标准是否明确、具体、可检测。

4.是否建立专业质量的诊改运行制度,诊改内容是否有助于目标达成,诊改周期是否合理,诊改方法与手段是否便捷可操作。

5.自我诊断报告的陈述是否明确具体,诊断结论是否依据数据和事实获得,改进的机制和措施是否有效。

十七、如何判断课程层面诊断工作有效?

1.课程建设计(规)划目标、标准是否与专业建设规划契合,是否与自身基础适切。

2.课程教学目标与标准和课堂教学目标与标准是否衔接贯通。

3.课堂教学是否能支持课程目标与标准的达成;目标与标准是否明确、具体、可检测。

4.是否建立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诊改运行制度,诊改内容是否有助于目标达成,诊改周期是否合理,诊改方法与手段是否便捷可操作。

5.自我诊断报告的陈述是否明确具体,诊断结论是否依据数据和事实获得,改进的机制和措施是否有效。

十八、如何判断教师层面诊断工作有效?

1.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确定是否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专业建设规划等相关要求相适切。

2.教师是否制定有个人发展计划及其相应的目标与标准。

3.教师个人发展的诊改周期是否合理,诊改手段是否便捷可操作;是否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外部干预机制。

4.自我诊断报告的陈述是否明确具体,诊断结论是否依据数据和事实获得,改进的机制和措施是否有效。

十九、如何判断学生层面诊断工作有效?

1.学生个人发展目标确定是否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及素质教育相关要求相适切。

2.是否建立指导学生设计学业(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度,学生是否制定有个人发展计划及其相应的目标与标准。

3.学校是否引导学生进行诊改,周期是否合理,手段是否便捷可操作。

4.是否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激励机制。

5.自我诊断报告的陈述是否明确具体,诊断结论是否依据数据和事实获得,改进的机制和措施是否有效。

二十、如何判断智能化信息平台诊断工作有效?

1.学校是否对平台建设进行顶层设计。

2.平台是否能实时、常态化支撑学校的诊改工作。

3.学校是否建立校本数据中心,消除了信息孤岛,实现了数据的开放共享。

4.学校是否围绕五个层面的目标达成,建有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了源头数据即时采集。

5.平台是否具有服务五个层面诊改的监测、预警及数据分析功能。

二十一、什么是诊改“双引擎”?

诊改“双引擎”,即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注入动力的文化引擎、机制引擎。

文化引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现代质量观。

机制引擎自我激励机制、考核性激励机制、联动机制。

二十二、诊改工作带来的改变

学校而言,目标清晰、标准明确、制度规范、效率提高;

对个人而言,重识自我、方向明确、有据可依、持续进步。

 

 

上一篇: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宣传资料

下一篇:没有了